來源:網(wǎng)絡 2009-06-16 16:04:00
導讀:孩子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兩方面因素決定著孩子的能力: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huán)境。雖然遺傳受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為孩子預備一個好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父母是可以做到的
孩子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兩方面因素決定著孩子的能力: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huán)境。雖然遺傳受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為孩子預備一個好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父母是可以做到的。下面是23條育兒法則,父母謹記。
1、認識自己:讓孩子有機會探索興趣
傳統(tǒng)的單向學習方式,讓大部分孩子習慣于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fā)覺自己的興趣所在。
培養(yǎng)個人的興趣可以為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環(huán)境,同時允許他依照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避免為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
2、潛能開發(fā):激發(fā)孩子潛在的天賦
為孩子提供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理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到多少,父母可以從旁觀察孩子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從中發(fā)覺孩子的潛在能力。
3、判斷能力: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由于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判斷。但隨著身心成長及知識增加,孩子也將擁有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很重要,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fā)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是孩子做出正確決定的基礎。
4、思考能力:以開放的方式提問
問題可以引發(fā)孩子對于周遭環(huán)境的好奇心,讓他動腦思考。但提問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幫助孩子進行思考,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采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你有沒有什么辦法?開放式的提問可以達到幫助孩子思考的目的。
5、創(chuàng)造能力:設計一個有意思的活動
利用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chuàng)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fā)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感官能力:為孩子提供感官刺激
在孩子感官發(fā)展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fā)展。父母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huán)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墻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孩子發(fā)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jù)。
7、專注能力: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父母都期待孩子比別的孩子好,每天幫他排滿課后輔導課程及才藝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愿。主動、有意愿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fā)展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地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因不愉快的經驗而影響日后的學習。
8、循序成長:對孩子的期待必須合理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產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而放棄,如果父母了解孩子的實力并給予適當?shù)钠诖群⒆舆_到目標之后再提升標準,就很容易達到目標。
9、親子關系:與孩子分享工作
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了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于親子關系的互動有很大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也會成為孩子的典范,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話題。
10、學習態(tài)度: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
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認真讀書,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通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于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通過身教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
11、表現(xiàn)自己:為孩子設置作品角
固定的作品展示區(qū),可以讓孩子學習大方地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12、增強好行為:不要過多挑剔和評斷
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孩子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父母任何一句批評都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面信息的語言,盡量減少使用負面語言(如:你怎么畫得這么亂,顏色太多了)。
13、增進學習力:學習應用先進知識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事。學齡前的孩子也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4、抒發(fā)情緒:與孩子談話并學習傾聽
每天花點時間與孩子聊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聊天的過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一過程中,父母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父母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就急著要糾正他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愿再與父母分享他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5、增長見聞:全家外出游覽
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游,除了增進親子關系,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為了讓每一次旅行都能讓孩子有所收獲,建議父母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劃,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路線,對目的地有較深的認識。在行程中,父母也應鼓勵孩子運用感官觀察、比較,并發(fā)現(xiàn)異同,以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16、培養(yǎng)責任心:給孩子以肯定
孩子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也許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父母若能為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拖把、吸塵器等),并且給予孩子適當?shù)墓ぷ鞣秶?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fā)展出責任感。
17、設扮演區(qū):提供扮演類型的玩具
洋娃娃、絨毛動物、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yè)的工具及服裝等,孩子通過扮演游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為,了解社會的真實情況。父母可以在角落里為孩子布置一個扮演區(qū),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
18、行為發(fā)展:建議孩子加入感興趣的小團體
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個團體,如:幼兒音樂班或社區(qū)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通過團體的互動,孩子漸漸發(fā)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并達到社會化。
19、關心社會:和孩子討論新聞
以適合孩子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他融入社會生活,了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fā)孩子對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孩子關心社會的同時,父母也要注意,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會對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0、個體差異: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的孩子身上,父母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為作比較即可。
21、建立價值觀:做有原則的父母
年齡小的孩子,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guī)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guī)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guī)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親密的關系。父母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地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2、促進心智:把家變成學習的地方
孩子的心智發(fā)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父母應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孩子有效地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學習數(shù)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孩子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23、解決問題:鼓勵孩子處理困難
大多數(shù)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父母的協(xié)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父母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孩子。父母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復雜的問題。因此父母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來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