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8 22:53:27
據(jù)有關部門調(diào)查:我國的低智商兒童占正常兒童總人數(shù)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說每一百個兒童中就有一名弱智兒童。對于如此之高的比例,我們教育工作面臨著挑戰(zhàn)。
我的班級來了個新生——小麗,雖然穿著干凈合體的衣服,但眼神和舉止卻透露著不正常,這種兒童為何不送到弱智幼兒園去,對于這個問題我一直迷惑不解。
開學一周后,我見到小麗的媽媽,她的一番話打動了我,“我是一個母親,雖然她的智力不正常,但既然我生養(yǎng)她,就應該付出愛,就應該讓她得到更多的愛。我希望她能生活在一個正常的環(huán)境中,接受和正常人一樣的教育,讓同齡人去影響她,也許會對她的智力轉變有所幫助……”
有的教學方法即使是對正常兒童效果也不太顯著,何況是一名弱智兒童呢?面對一位母親的殷殷愛子之情,我怎忍心讓她失望,我決定運用嘗試教學法對小麗進行嘗試教育。
嘗試教學把以往的“先講后練”改為“先練后講”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提供給孩子一個輕松的嘗試動手機會,讓幼兒自由地發(fā)揮想像,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我首先從小麗的能力培養(yǎng)上著手。
小麗有個特點,喜歡看熱鬧。于是我就有目的地引導她觀看小朋友勞動的情景,然后再鼓勵她加入小朋友的隊伍。一邊“玩”一邊模仿同伴的勞動技能,當她“玩”得不高興時,我就教她一些小竅門,她就會繼續(xù)“玩”下去。經(jīng)過幾次反復,小麗終于學會了一些勞動技能。
運用嘗試教學,小麗學會了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帶,還能主動為班級和同伴服務。如:幫同伴擺好椅子,將洗凈的毛巾掛好等?吹叫←惖倪M步,她的家人感到十分高興,同時也堅定了我對小麗進行進一步嘗試教育的決心。
小麗的耐心十分有限,僅相當于同齡人的三分之一,因此要求她像正常兒童一樣學習知識是困難的。在教小麗認識正方體的時候,我提供給她動手嘗試的機會,第一步我要求她從眾多的形狀各異的積木中找出跟老師出示的相同形狀的積木。第二步要求她為積木“化妝”,每一面都貼上漂亮的彩色紙,每貼好一面在桌上放一個圓片,最后她得出結論:這個積木有六個面。第三步要她將幾個一樣大的正方體積木順次堆積,然后啟發(fā)她想想:為什么不論哪個面朝上堆放,而最后堆好的積木卻是一樣粗呢?經(jīng)過反復觀察,她得出結論:這個積木每一面都是一樣大的。
這樣小麗通過動手嘗試,知道了正方體的特征: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同時我還獎給她一朵小紅花,并且在全體幼兒面前表揚了她。這是一種心理暗示,也是一種鼓勵。漸漸地,我經(jīng)常聽到同事們和其家人反映:小麗變“好”了。
小麗的轉變證明:我們嘗試教育成功了,更說明了教師應給幼兒提供較多的動手嘗試機會,喚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留給幼兒發(fā)揮想像和動腦筋的余地,這樣才能促進其智力的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