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11-08 13:38:22
名字不僅僅是區(qū)別自己與他人的符號,更蘊含了父母的殷切希望與祝愿。一個好的名字展于人前,猶如一道密碼,等待有心人的解碼;抑或猶如一首小詩,等待有心人的賞析。有的名字能讓人耳目一新,也有的名字并非一眼明了,需要博學的人才能讀懂蘊含其中的奧妙。
為取好名,家長通常深思熟慮,費盡心思。這份認真我很理解,然而,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多彩紛呈,同音字同義字數(shù)不勝數(shù),有時候,家長取名時在細節(jié)上稍微不注意,便會使千辛萬苦取的名字陷入美麗的尷尬之中,從而讓家長的一片心意大打折扣,實在可惜。名字不僅要注重整體的效果,更不能忽視細節(jié),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以下是取名時家長可能忽略卻又關系名字質(zhì)量的因素。
誤會一:復姓,在人際交往中的美麗尷尬
孩子是父母二愛情的結晶,猶如掌中珍寶。有些家長希望能將孩子父母二人的姓氏融入姓名當中,例如將母親的姓氏置于孩子姓名的尾字,或者置于姓名的第二字,取四字名,更有以諧音紀念母親姓氏的做法。這樣的取名方式,既新穎巧妙,又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銘記養(yǎng)育之恩,有其可取之處。
然而,在這里要提醒各位家長,取四字名還是應當慎重考慮,特別是為女孩子取名,要考慮長久之計,防止以后可能帶給孩子不必要的麻煩。歐美國家的女性出嫁后要隨夫姓,香港臺灣地區(qū)還有很多女性出嫁后名字前也冠上夫姓,如張李氏,王林氏等等。為女寶寶取四字名,以后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誤會。
曾有家長為女寶寶取名“陳林語然”,名字取自成語“語笑嫣然”,父親姓陳,母親姓林,融父母姓氏于一體,名字優(yōu)美且陽光,重名的也少。依我之見,女孩長大之后,在人際交往中,初次見面或不熟悉的人聽了此名可能會問:“你夫家姓陳?”明明是待字閨中,卻被誤會已出嫁,豈不尷尬?此外,別人稱呼這位女孩時應該是稱呼她為“語然”還是“林語然”?問及其姓氏時該答姓“陳”還是姓“陳林”?名字就像一張名片,當你遞給人家的這張名片是模糊的時候,反而不利于人際交往。
因此,希望家長在為寶寶取名時,除了考慮讓孩子銘記養(yǎng)育之恩外,也要更周到地考慮到以后在人際交往中可能遇上的問題。我曾受一家長之托,為其男寶寶取名,父姓王,母姓何,要求融二人姓氏于孩子姓名當中,以表達對妻子的關愛,對孩子的珍視。經(jīng)過思考,我建議其父母為孩子取名“王子和”,小名“同同”,取自《論語》千古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富于文化內(nèi)涵和教育意義,同時“和”諧音“何”,這種取法不僅巧妙,而且能避免孩子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遇上不必要的麻煩,更能讓孩子深刻體會到蘊含在名字當中的教育意義和用心良苦。
誤會二:對孩子期待過高,主觀與客觀形成明顯反差。
名字總是寄托了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盼。從其呱呱墜地之時,就承載了父母的期待與希望。常有家長為孩子取一個期待很高的名字。然而發(fā)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改變。名字只是寄托了家長的期盼,孩子以后的發(fā)展并不一定就是如此。
有位家長找我給孩子改名,孩子名字為“高俊”,當初取此名時,就是希望孩子長得高大英俊,穩(wěn)如泰山,而隨著時間推移,卻發(fā)現(xiàn)孩子長得比較矮小,相貌也比較普通,孩子上學了,人家一看他的名字,都忍不住小聲議論或者捂著嘴偷笑。這位家長擔心這樣下去會讓孩子更加自卑,因此希望我給改個合適的名字。在此,提醒家長,給孩子取名時寓意不可太極端,還是以注重文化內(nèi)涵和教育意義為主比較合適,倘若名字與本人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名字與本人氣質(zhì)相反,反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誤會三:名字中性化過度,性別出現(xiàn)尷尬。
傳統(tǒng)家長為孩子取名常遵循這樣的規(guī)則:男孩子取名偏向陽剛,女孩子取名偏向陰柔,但這些年來越來越多家長給孩子取名主張偏向中性化,尤其是女寶寶,主要是因為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女孩子地位日漸提高,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和期待也相應提高,父母也希望女兒在傳統(tǒng)女性溫柔顧家之外能有更大成就,而且這樣的名字也較為新穎時尚。
對于這種趨勢,我在贊可的同時也提出提醒,取中性名可以,但別過度。曾有湖北的家長托我為其女寶寶改名,緣由是:當初以為給孩子取個中性名比較不落俗套,不曾料想,名字過于大氣,以致于孩子上學后,人家一看他的名字都以為是個男孩子。更讓這位家長郁悶的是,幫孩子辦證件或者報名時,別人一看名字總是在性別一欄直接就填上“男”,此外女兒性格又很溫柔,跟名字形成很大的反差,給人很別扭的印象。相反,也有些男孩名字偏于女性化,本人性格又比較內(nèi)向,名字就往往成為一些朋友取笑的話題。
誤會四:名字與姓氏連讀產(chǎn)生不良諧音效果。
名字本身很好,但與姓氏連讀則鬧笑話。網(wǎng)絡上頗為常見的此類姓名有“朱逸群”(豬一群)、“焦厚根”(腳后跟)等,雖然有些只是網(wǎng)友自己想出來的笑話,但現(xiàn)實中名字出現(xiàn)不良諧音的例子還是確實存在的。有位江蘇的家長托我給他孩子改名,對我傾訴當初給孩子取“常子清”一名,諧音“自清”,愿孩子做人清清白白,清者自清,不料,孩子上學以后,人家笑他“腸子輕”,回家常對父母二人發(fā)脾氣,惱火當初給取了個這樣的名字,還動不動就氣得不吃飯了,作父母的是既心疼又后悔,無奈之下想到了改名。這種諧音效果本不是父母想要的,只是一時大意,建議家長取名時多讀幾遍,避免誤會和不良諧音。
誤會五:名字與姓氏連讀導致姓氏受人誤解。
名字總體上非常合適,但因讀音問題,產(chǎn)生了聽覺上的錯誤。不久前有位重慶的許先生電話咨詢我:“博士,您看給孩子取名“許子昂”如何?”且不論“子昂”一名好與壞,此名一聽我立刻提醒家長:“您是姓許還是姓徐?”最后這位家長放棄了“子昂”一名,原因很簡單,“許”字為第三聲,“子”字亦為第三聲,二者連讀,“許子昂”變?yōu)?ldquo;徐子昂”,將來孩子在做自我介紹時,很容易讓人誤會其姓氏,無異于讓孩子改了姓,這絕不是家長愿意的。與家長交流寶寶取名經(jīng)驗時,針對姓氏為第三聲的,我都會特別注意,并提醒家長,勿給寶寶取首字為第三聲的名字,宜另作他選。
誤會六:中國名字與外國名字的誤會。
取個好名字,想必是每位初為父母者都為之操心之事。有時斟酌了許久,最后以兩個字面含義非常美好的字作為姓名。如“安娜”一名,平安之“安”,天下父母心,無一不是希望寶寶健康平安地成長,“娜”字為多音字,有婀娜多姿、身姿裊娜之意,非常適合女孩子,表達家長希望寶寶容顏清秀、娉婷玉立之意。兩個字的含義,所寄托的都是非常傳統(tǒng)的中國思想,女孩子平安、美麗。然而不難發(fā)現(xiàn),“安娜”一名亦為英文名“Anna”的譯音,讓人一讀首先想到的不是中國的文化,而是外國的名字,難免有崇洋媚外之嫌。寄托在名字上的美好祝愿,則容易被人所忽視,大打折扣。
誤會七:普通話與方言的差異。
取名之時,家長很多都會首先考慮用家鄉(xiāng)的方言或者普通話來讀。但我國的方言種類繁多,去到另一個地方,入鄉(xiāng)隨俗,講當?shù)卣Z言是在所難免的。有位朋友和我提起,他的女兒說班上同學的名字像豐盛的飯菜。有位同學名字叫做“榮松”,潮汕人,綽號“肉松”,因為“榮松”二字,用粵語念起來接近“肉松”,加上此人身材略胖,得此綽號,幾乎終身難以擺脫。這位同學的家長當初取名時肯定就只考慮用潮汕話和普通話讀起來非常響亮,而不曾想過,他們后來會定居在廣州這樣一個講粵語的城市,孩子姓名用粵語讀有諧音。另一位同學據(jù)說名叫“成伯繁”,湖南人,綽號“白飯”。其實“伯繁”一名取“伯仲”之“伯”,滿天繁星”之“繁”,家長的殷切希望不言而喻,誰料孩子到廣州后成了“剩白飯”。建議現(xiàn)在的家長取名時還是應當考慮以后定居地的語言,防止出現(xiàn)上述兩個名字的尷尬。
其實取名是個美妙的過程,只要用心,細心,相信每位家長都能為孩子覓得佳名。然而人人都有粗心之時,如果名字有一丁點誤音或不好諧音,都可能日后給帶孩子帶來煩惱,因此,取名時建議家長多多考慮未來長居之地的語言和普通話的發(fā)音,避免不良諧音或近音。
名字可以從時節(jié)、時代、出生地、詩句、哲理、成語、希望等方面構思。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名字如果“詩中有名,名中有詩”,則更是巧妙。(選自鄧博士論取名細節(ji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