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15-11-19 17:01:36
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不平的事情。受氣自然也是經(jīng)常有的,我是明明知道對方錯了,放松心情也完全可以體諒他們的做法。因為我總是相信,生活當(dāng)中我們必須有一個盛滿幸福的杯子,只有你的杯子滿了,你才會不知不覺地跟其他人分享幸福,你的杯子空著,怎么大方地給予呢?
我們自己生活得很平和,我們會對周圍的人也充滿著善意,這個時候,我們的杯子是滿的。不僅人生,我對教育孩子也抱著相同的看法:要讓孩子的杯子是滿的,這樣孩子才有更多的盈余去關(guān)心別人、照顧別人。
前陣子有個關(guān)于“分享”主題的討論,之所以定下這個主題是因為現(xiàn)代“獨”孩太多,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完全不懂得分享,長大了保不定就是一個啃老族,不僅影響性格、影響成長,還會影響父輩一代的生活。
我覺得孩子懂得分享,那很好;不懂得分享,那也是極為自然的事情——自小就是一個“焦點”,沒有學(xué)習(xí)分享的環(huán)境,不會分享那是再自然不過的。
當(dāng)然,不會分享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希望孩子彬彬有禮、文明待人、樂于分享,但是在讓孩子學(xué)會分享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孩子的內(nèi)心情緒變化,讓孩子享受著分享的快樂,而不是為了大人的面子或意愿,為了得到表揚而被迫分享。
“被迫分享”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對孩子的發(fā)展極為負面。它會暗示孩子,他所擁有的東西雖說現(xiàn)在是他的,但未來不一定是他的,他的認知受到了挑戰(zhàn)。孩子的這些感受不為大人們所理解,他們被忽略的這些感受會更強烈,進而引發(fā)不安定感,對周圍的人與事都產(chǎn)生不確定的感覺。在很大的程度上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破壞“被迫分享”之后家長跟孩子之間的親子感情。
我們中國人的情義總是先人后己,掩飾情感。
比如我們夫妻在外面吃飯,明明看到一款他十分喜歡吃的菜,也不習(xí)慣幫他夾一筷子,孩子的玩具我們明明知道對他有多重要,但是為了照顧對方孩子的喜好,我們也會輕聲勸解孩子退讓。
所以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做著讓孩子承受“被迫分享”的罪魁禍首。
在我看來,被迫分享只能讓空著杯子的孩子更恐慌,更沒有安全感。他會時刻產(chǎn)生一種擁有的物質(zhì)隨時讓人占有的感覺,這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無疑是很不利的。只有讓孩子充分體會到占有權(quán)、分配權(quán),讓他知道他的決定不會讓人輕易左右,才有安全感,才有富足感,與人分享才能成為一件自然的快樂的事。
一句話,只有孩子自信自強,讓孩子的杯子滿滿的,他才能分給別人。孩子的杯子本來是空的,怎么讓他滿起來呢?
有個故事很有趣,說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方向,沒有水沒有食物,瀕臨死亡之際,他終于找到一間廢棄的小屋,屋子前面有一個吸水器,他賣力抽水,可空著的吸水器滴水不出。忽然他看見旁邊有一個水壺,水壺里有水!壺邊有一張紙條提醒他,讓他把壺里的水灌進吸水器才能打出水。好容易才找到水,讓他直接把水倒掉?如果倒了之后再吸不上來水呢?他思想斗爭了一會,終于把水倒進干涸的吸水器里,如愿抽吸出足夠的泉水。
老家以前也有這么一臺吸水器,得先倒進一大瓢水,才能把井里的水給吸出來,空的吸水器打水的巨響十分磣人,吸滿水,抽兩下立即就出水了,嘩啦啦流個不停。
想要吸水,先得倒水,這是一個先給予后獲得的故事。
當(dāng)你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心和安全時,相信他的杯子很快就滿起來,不要強迫把他的水倒給別人,等他覺得足夠了,他自己會快樂地跟別人分享,到時你的驚喜與滿足一定跟強迫性的分享不在同一級別上。
聽說我小的時候很小氣,我媽總是騙我,“你說肯,別人就不會拿你的東西,你說不肯,大人一定會逗你,搶你的玩具。”于是我總是說肯。騙人是不對的,但是在我小小的心靈里,我知道有一種“辦法”可以保全我的玩具或零食,覺得很安全,很有信心。當(dāng)媽媽詢問我的意思,讓我把東西分給小朋友,我就不知不覺地肯了。
小泥也是這樣,婆婆帶她外出總會回來投訴,說小泥太小氣,讓她當(dāng)婆婆的沒有面子,但是孩子不肯就是不肯。如果當(dāng)時我表示同意小泥的做法,讓她擁有更多的支配權(quán),說不定她會更早就學(xué)會跟小朋友分享,而不是等到現(xiàn)在,懂事了才去取舍。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孩子必須理性,不要顧及面子,不要念及情份,更不要對孩子強取豪奪。尊重他、引導(dǎo)他,當(dāng)某一天他樂于分享的行為讓你驚訝,你就會欣喜地知道,孩子的杯子已經(jīng)滿了。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