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8-09-05 15:09:18
讓孩子具備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所面臨的世界是紛繁復(fù)雜的,這就對孩子是否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先看一些常見的父母培育孩子行為:
孩子:媽媽,我想要那個玩具。
媽媽:這種類似的玩具已經(jīng)很多了,不買可以嗎?
孩子:我就要(孩子開始哭鬧)。
媽媽:一帶你出來,你就這樣,下次媽媽不帶你出來了……
孩子:爸爸,我想去游樂場。
爸爸:可是現(xiàn)在天已經(jīng)黑了,明天去好嗎?
孩子:不(孩子開始哭鬧)……
孩子:媽媽,給我讀者本書好嗎?
媽媽:好的,孩子,我跟這個阿姨說話,一會兒我就陪你看這本書好嗎?
孩子:不好,現(xiàn)在讀。
媽媽:你沒有看見我再跟客人說話嗎?……
這些看上去父母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的小問題,其實都是對孩子進行自控、自抑能力最初培育的良好機會,但是父母往往把這種機會簡單的忽略掉了。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幫助父母分析一下,如何幫助孩子通過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形成自控、自抑能力,希望父母們能夠舉一反三,從中領(lǐng)悟。
餐盤里剩下了2塊餅干,阿寶(4歲,男孩子)跑進來吃了一塊,然后對媽媽說:“媽媽,這塊餅干幫我保存著,好嗎?”
媽媽說:“好的。”
一段時間過后,媽媽在和朋友電話聊天的過程中,無意識之間把餐盤里僅剩下的那塊餅干吃了,而且隨手洗干凈餐盤,把餐盤放在了櫥柜里。這個過程都是在媽媽不經(jīng)意中完成的。
不久,阿寶跑近來找餅干,沒有找到,問媽媽:“媽媽,我的餅干呢?”媽媽回答:“哦,對不起,我吃了,沒有征得你的同意。”阿寶大哭……
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父母通常處理的方式:是自己錯了,要給孩子認錯。對呀,餅干是孩子存放到這里的,不應(yīng)該吃,是媽媽做的不對。面對大人自己的錯誤,大人一定要勇于承認錯誤,為孩子做出“敢于承認錯誤的榜樣”。于是,你可以這么做——
阿寶進來找餅干,沒有找到,問媽媽:“媽媽,我的餅干呢?”媽媽回答“哦,對不起,媽媽餓了,所以把你的餅干吃了。我向你道歉。”
阿寶大哭:“餅干是我的,還給我。”
媽媽:“嗯,媽媽是因為肚子餓才吃掉餅干的。媽媽餓壞了就有可能生病去醫(yī)院。我要是生病了怎么辦?”
阿寶:“我給你叫醫(yī)生。”
媽媽:“嗯,那你知道電話號碼嗎?”
阿寶:“知道,120”
媽媽:“嗯,那你能告訴醫(yī)生來我家的路怎么走嗎?你知道我們家的地址嗎?你有錢嗎?生病是需要錢的。你知道怎么掛號嗎?你知道買藥嗎?你知道……,要知道,帶媽媽看病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呢?你知道怎么做嗎?”
阿寶看著媽媽,半天才說:“不知道。”
媽媽:你希望媽媽生病嗎?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